放牛学导论

放牛学导论

近日在家,夜观天象,银河清明,群星闪烁,所见者,皆十百年前之光也,不觉沉思:煌煌宇宙,若有其他高级文明降维打击,将人类社会退至田园牧歌时代,如之奈何?回忆起早年旧事,爬树摘果、捕蝉摸瓜、捅马蜂、掏鸟窝,皆一事无成;唯放牛大业,十年如一日,堪称集大成者。若设有放牛专业,必博导起步,山川湖海皆可为学者。以我无用之躯,恨不能为人类文明分忧,自思满腹放牛学识,为后世责任计,撰写此文,以防重回田园牧歌时代大家慌了手脚。

本文供热爱放牛事业的有志青年入门使用。

开宗明义:为何放牛?此问题涉及深刻的经济学原理,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。首先,牛食量很大,以割草喂养,每头成年牛每天需要一成年人耗时二至三小时左右。其次,传统农业生产中单位劳动生产率低下,一成年男子在农业劳动外抽出两三小时割草喂牛是不经济的。所以,养牛过程急需一种既不耗费劳力、又能将牛喂饱的方式。于是乎,中国传统耕作模式下历史的重担就落在了尚未成年的少年肩上,雅称牧童,俗称放牛娃。

放牛分不同等级不同阶段,初级放牛阶段为人牵着缰绳在路边、田边放牛,一人牵一牛,人不离牛,牛不离人,我们称之为“有线放牛”;中级放牛阶段可解掉缰绳,牛云游四野,人稳坐原地,我们称之为“无线放牛”;最高级的放牛,乃集全村之力,聚牛成群,浩浩荡荡,放之山上,放牛人可打牌、可下棋、可纵论村际、国际形势,待到牧归,老牛识途,各回各家,此谓之“云放牛”。

在吃的方面,牛和人一样,亦有不同口味,但大体来说,青草可分为几类。暑期麦田,多狗尾巴草,几乎牛见牛爱,以我之心度牛之腹,当如面条;山间多杂草,如野菊野花,以我之心度牛之腹,当如麻辣香锅;田间常有麦青成簇,水分极大,牛甚爱之,以我之心度牛之腹,当如冰激凌,然不可多食,多食拉稀;有草名曰酒醉花,叶阔花白,有特殊气味,老人告诫牛万万吃不得,吃了就醉,以牛之力壮,人难以招架。

无论面条香锅,若草籽成熟,皆当避开。草籽成熟,牛大量食之,草籽无法消化,随牛粪排于外。牛粪乃天然高级有机肥料,施于田野,来年必然满地杂草。

老牛性懒,可骑,然不可策牛扬鞭,否则左右摇摆进退失据;雄性牛青年万不可骑,骑则受惊,惊则狂奔。牛受惊狂奔勿追,掌握其路线方向即可,待其心情平复,看透牛生,方能缓缓近之,徐徐图之。

抓牛不可抓其角,抓不住;不可掰其头,掰不过;不可拽其尾,分分钟拖走你。只能抓其鼻子,俗语曰“抓住牛鼻子了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若遇二牛相争,小争怡情,可一旁观赏;大争易伤,务必人力驱离。驱离过程不可站于牛屁股后,以免自伤。

若被牛踩到脚面,青年牛可打其头、折其耳,迅速驱离;老牛性懒,任你打骂,它自岿然不动,虽然牛数百斤之躯,也不至于踩到脚面骨折,忍一会儿,待它累了,也就好了。

遇牛失前蹄,勿慌,牛的肌肉力量与身体协调非人所能及。在下放牛十年,只见过摔伤的人,还没见过摔伤的牛。

放牛过程若遇村花,务必保持淡定,不可借牛献殷勤,须知牛也是有尊严的。更何况,若在献殷勤过程中牛不解人意,随时以大号牛屎为见面礼,便不好收场了。

……

放牛事业看似简单,实则博大精深,千变万化。放牛乃实践类专业,高阶精通须亲赴放牛一线,唯有在实践中不断钻研,才能达到人牛合一的境界。

特此说明,有备无患,也算是为人类文明做一点微小的工作,今夜终于能安心地欣赏星空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