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份研究中,中国所在的东亚的快乐价格是年薪11万美元,约合人民币69.7万元。这显然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。如果抛开薪资更高的日本和韩国,中国人幸福收入的临界点又在哪里呢?
- 生活在哪里,对快乐很重要-
原研究没有提供具体的国别数据,但是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(2016)》,我们可以自己来算一遍。
以满分5分为标准,每月税后收入小于1000元的中国人,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平均水平为3.44,收入1000元到2500元的人群生活满意度并不如前一个区间,随后的生活满意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,但到了收入为25000元以上的人群,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较前一区间有所下降。
(点击查看大图)
为什么这些收入两万五的人,还不如比自己收入更少的人群开心呢?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的不满?
毋庸置疑,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由于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,收入过万在三线城市过的很滋润,但北上广深可就够呛了。
因此,在调查了相对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后,可以发现,就当地收入而言,收入在本地越富裕的人群,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也越高。由此可见,收入给人带来的快乐主要基于收入的相对性,而不是在于收入的绝对值。
(点击查看大图)
同时,通过数据整理可以看到,高收入人群不管是在工作生活方面还是在社会经历方面,都并未像想象中一样享有着绝对的优势。
- 高收入的烦恼-
能不能睡好睡饱,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。收入越高的人,他们的睡眠时长会逐渐增加,收入在本地处于较高水平的人拥有最长的周睡眠时间,每周可以睡54.6小时,即平均每天睡7.8个小时。
但是收入继续上涨,达到本地最高水平的时候,睡眠时间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,是五个收入等级中最少的,平均到每天可以睡7.54个小时。
(点击查看大图)
就工作时长而言,各收入等级的人每周工作时长相差不大。工作时间相对最长的是在本地中下收入的人群,每周工作50.81小时,按每周五天法定工作日来算,平均每天需要工作10.16个小时。
但高收入人群在这方面也没什么优势,平均每天需要工作时长9.72个小时。而他们用来看电视和电影的时间也是最短的,收入越低的人,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越多。
除了工作和休息,健康状况也很重要。在本地收入最少的人群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最差,健康状况随着收入增加而变得越好,但收入最高的人群健康状况较前一档有明显下降。高收入背后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小觑。
在人们的认知中,有钱人遭遇不公的几率是很低的,没钱的人尊严更容易被践踏。但比较让人意外的是,虽然确实是收入越低的人越容易遭受不公,但是在本地收入最高的那些人,相比收入处在第2、3级的人而言,也容易遭受不公。
(点击查看大图)
在当地收入最低的人群中,因贫富差距、户籍和到机构办事被推脱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比例最高,占该类收入总人数的20%。随着收入的升高,遭遇类似不公平待遇的比例依次下降,而在最高收入的人群中又会上升。同时,因性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有过被不合理收费经历的,高收入人群占比最高。
总体来说,不论在哪个城市,贫穷者的生活都难言快乐。随着收入的增加,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提高,在生活中的糟糕经历会相应减少,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会随之上升。
但过了某些临界点,高收入人群相应的烦恼会大大增加,对生活满意度会有所下降。也正因此,三线城市收入5000的人可能过得比一线城市收入过两万的人要安逸和快乐。
不管在哪个收入阶层,对生活的不满足或促使人继续前进,或让人适可而止。有些人选择了不将就,在陌生的城市坚持奋斗;有些人选择了安于现状,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稳度日。没钱不快乐,太有钱也不快乐,你会愿意做烦恼的有钱人,还是做一个烦恼少一些的工薪族呢?
注: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,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。本文经授权转自网易数读(ID:datablog163)公众号,作者为毛安琪、赵鹏路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观点,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