梓潼县城坐落在两水呵护、四山拱卫之中。地处县城东南的山梁低矮,在山梁的梁顶有一座崇文塔,它既是弥补梓潼地形不足的风水塔,又是帝乡崇尚文风兴盛的文风塔。此塔高有40余米,当属绵阳市第一高塔。
崇文塔,又名南塔,位于梓潼县城东南角、文昌镇青龙乡铜鼓村杨家槽边塔子梁上,坐拥潼江河和马鸣河(青龙河)的交汇地。从梓潼县城到塔子梁,可先往东过青龙河青龙桥(又名团结桥),再沿河岸步行20来分钟可到。若在枯水季节,步行塔子梁下的漫水桥也可。崇文塔初建,始于嘉庆年间,告竣于道光四年(1824年),原塔九重檐,存世142年,毁于1966年。现塔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,竣工于1990年6月。其坐南朝北,是八面十一重檐的石塔。观崇文塔,塔身收分缓,至顶急,高大约在40米到50米之间,应该是绵阳市的第一高塔。
崇文塔底层龙头挑檐,其余仿木素挑,均凿眼挂风铃。二至十一层隔面开窗,塔内修建至顶旋梯和十层楼板,登塔顶尽收四面胜景于眼底。塔正面石狮把门,右狮踏鼓,左狮踩螺。塔门高3米余,宽1米余,上圆下方,劵拱浮雕八仙图案,再上有匾:“青云直上”。门联:“高连七曲,层层凌云通帝座;秀夺双峰,步步指日上青衢。”联有款:“清嘉庆己巳年(嘉庆十四年,1809年)权知梓潼县事顾王栋撰;一九八九年岁又己巳,蔡竹虚补书。”联旁各浮雕内向奔马。其余各面计28块记事功德碑,有补刻《崇文塔碑记》、《崇文塔重建启事》及梓潼县令刘国策和汪诚所撰的两则残存碑记可一观。
展开全文
据说,最早的崇文塔顶还有一块乌金作为镇塔之宝,在天气晴朗的时候,阳光照射下的乌金闪闪发光,在游仙的富乐山上都可以看见其刺眼的光芒。崇文塔在破四旧被毁后,被当地村民当作废铜买掉,最后由于怎么也融化不了,被考古专家发现,至今还收藏于成都的历史博物馆中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在各方支持下,崇文塔又开始酝酿重建,并计划打造一片鸟语花香、亭台楼榭的崇文塔公园。1990年6月,岁在己巳,崇文塔在倒塌48年后,再次屹立于梓潼南岭塔子梁上,即便历经512大地震,仍安然无恙,其如笋如笔,直插云天,又成为梓潼一方胜景。
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
景区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
七曲山风景区
探索古蜀三国遗迹,传承千年文昌文化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